卡符网 > 杂谈 > 正文

​山野纪事之马家大院

2025-03-05 13:19 来源:网络 点击:

山野纪事之马家大院

隆冬时节,凤翔区虢王镇刘淡村马家大院里积了一层薄薄的雪。

门口的上马石和石狮子头上,也戴上了一顶白帽子。

穿过两道木门,一座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映入眼帘。

马家大院建于清光绪年间,建造者是秦商马象雄(字子伟)。

马家先祖靠贩运、布匹生意起步,后期从事金融类商业活动。

马家商号“金盛号”自乾隆十二年创立布庄起,共延续201年之久。

据马家资料显示,光绪年间,马家在四川共有七大钱庄,以成都的金盛元为总号;在成都郊县置水地七八千亩;在西安有金盛荣钱庄。

据传,马家人往返川陕两地不住别人家的客栈。

正因生意日渐兴隆,马家在家乡修建了这座精美的四合院。

74岁的马宗仁说:“我在马家大院出生、成长,这院子占地六分多,有5间厅房、5间楼房,对面有6间厦房,是个四合院,由大门、二门、前庭、中院、后庭构成。”

马家大院雕梁画栋,“诗书执礼”“顾念箕裘”“天锡纯璧”“永保贞吉”“执两用中”“孝弟力田”“煦延华曙”等匾额,多取自《诗经》《论语》《礼记》等古籍,颇为雅致。

院里有一个二门门楼十分独特、精巧,像一个檐角飞翘的亭子。

院内的木雕细腻生动,庭院墙上的砖雕栩栩如生,蕴含着西府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凤翔县志》评价其:“是保存下来不多见的农村四合院建筑实例。”

长安大学副研究馆员李均宏曾4次前往马家大院,研究马家老宅和商业文化。他认为“金盛号”能延续200余年,原因在于马家有一套经营管理的严密号规。

李均宏举例:如用人方面,为避免资方独揽大权,规定资方不许给商号推荐人员。各商号店员的任用,由各商号劳方有一定资历的人推荐,但所推荐的人员,不能和原介绍人同处一号,以防徇私。介绍人要对推荐来的人员全面负责,如有违反号规、贪污盗窃等行为,要负赔偿责任。

此外,在财务结算、对待店员、探亲假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细致而人性化的管理,形成人人为号、号即是家的良好氛围。

马家大院还是革命烈士马子实的故居,2008年4月2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追认马子实为革命烈士。

73岁的马忠孝是马子实的儿子,马忠孝说:“抗日战争时,父亲在山西、河南抗击过日寇;解放战争时,父亲潜伏在国民党保密局汉中站收集情报。每次走进老院子,就会想起他……”

在厅房墙壁上,有“保卫祖国”“革命到底”“课堂”等字迹和两幅宣传画。

马忠孝说,1949年5月,第一野战军的一支部队进驻刘淡村休整,马家腾出闲置房间供部队居住。

马家大哥马忠郎在世时曾回忆,当时家里有指挥员、文化教员、战士等30多人,解放军在课堂里上文化课,那些画就是宣传战士连夜所绘。

说话间,马宗仁走到厦房,揭起一块暗板石说:“下面有条地道,灶台旁有入口,我小时候钻过,现在塌了。以前人藏在地道里,地道口盖上盖子,盖子上堆放些柴,是十分隐蔽的藏身之处。”

马宗仁从1979年开始看守老屋,一次,马宗仁在修缮屋顶时不慎坠落,休息了一个多月才得以恢复。

几年前,马家兄弟也曾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一心想修缮马家大院。但古建修缮实非易事,百年老屋终难抵风雨侵蚀,坍塌、漏雨等情况日渐严重,去年秋季,5间楼房的主脊出现局部坍塌。

采访这日,马宗仁在院里一边拔草,一边感慨,尽力保护也许是马家兄弟能做到的最大努力了。

宝鸡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