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符网 > 杂谈 > 正文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2024-10-21 23:47 来源:网络 点击: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对外开放,就是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留影

随着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社会面临着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等局面。

在政治上,文革的10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在经济上,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的计划经济,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恢复上是做出巨大贡献的。但至1976年当时,计划经济的诸多弊端已经日渐明显。

在计划经济下,出现政府企业职责不分,无视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的作用。以计划为准绳,不适应消费群体的需要,严重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而且,强制性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不仅使生产者丧失了生产积极性,而且“大锅饭”过生活的模式,使经济发展丧失了活力。

改革开放的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邓小平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淡化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庆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2.设立经济特区。

1979年,福建省和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迈出的第一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

3.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 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将从前计划经济下的农户变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承包经营集体的土地,按照合同规定自主地进行生产和经营。

其收入除按合同规定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家税金外,全部归于农户。这种土地制度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质,只是将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分开,但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丰收景象

4.发展商品经济,企业进行全民所有制改革。

随后,改革的力度逐渐加大,范围也逐渐扩大。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6年启动了对企业进行了全民所有制改革;1987年10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以改革开放为强国之路。

放眼改革开放,我们党和国家在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分别作出改革开放阶段性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从总结近30年改革开放整个历史进程着眼,紧扣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才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审视今天,至2017年中国的GDP已经达到了82亿万元,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7%。相比于1978年的GDP只有3650亿,而城市人口的占比仅17%。

事实证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