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符网 > 杂谈 > 正文

​这位老人60岁开始一个人的“长征”,成功了

2025-04-13 16:01 来源:网络 点击:

这位老人60岁开始一个人的“长征”,成功了


60岁了,你会干些什么?


喝茶看报?观花赏景?还是打牌听曲……

是啊,60岁了,忙碌了一辈子,该停下来享受生活了!但有人要60岁去长征,你信吗?你会吗?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不管你会不会,反正他真会!

他就是“苍生大医”黎介寿[1]。他的故事要从1985年的那个晚上说起……

里接受(图注)

深夜,南京军区总医院[2]急诊室里,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寂静。一个13岁女孩,大部分小肠被切除,剩下的肠子靠血管钳夹着,抬进了医院。女孩的父亲双膝跪地,眼里噙着泪花,渴求地看着两鬓泛白、身穿白大褂的黎介寿,激动地拉着他的手,哽咽到:“您是专家吧,求您给她接一段肠子吧,要不,就把我的肠子给她。”

然而,作为一名专门研究肠道疾病的医生,黎介寿知道,整个亚洲都还没攻克小肠移植这个医学难题。面对哀求,他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患者离去,心中愧疚难当。

面对越来越多的短肠综合症患者,年已花甲的黎介寿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把小肠移植这个难题攻下来,填补这项空白!

“年过60还搞研究,黎老疯了!”

黎介寿的简餐(图注)

面对大家的质疑声和反对声,黎介寿不怒反笑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是疯了也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说来容易,做来难。小肠移植面临着排异和感染两大难题,当时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黎介寿只能拿动物做实验。

他搬进了猪圈。给猪输液,照顾猪……

一年后,黎介寿和他的团队攻克了实验猪在小肠移植后存活24小时的目标。尽管是一小步,但增强了团队的信心。黎介寿又定下了动物移植手术后存活100天的目标。

1991年春节,两头手术猪都已存活了82天,实验到了关键阶段。年三十晚上,一头猪生命体征不稳,黎介寿撂下年夜饭,带着学生紧急施救,在猪圈里迎来了新年。谁料一头猪当晚死去,另一头也在第97天死了。

第一批和第二批助手忍受不了成功无望的寂寞,先后离开了黎介寿,离开了实验小组。

国内外同行得知后,有人劝黎介寿:“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跟年轻人较什么劲,小心‘晚节不保’!”还有人笑他:“就是开个大猪场,我看也成不了事!”

黎介寿在手术中(图注)

无数次失败的打击和国内外同行的傲慢与蔑视,像一根无情的鞭子,抽打在黎介寿身上。

“事业的成功是令人振奋的,但过程必定充满艰辛。”黎介寿和学生们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不断给大家打气:“既然外国人能做成,我们也一定能做成!”[3]

1992年2月14日,经过1900多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黎介寿终于在亚洲首次实现猪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成功。

1994年3月12日,这一技术首次应用于临床,成功为患者杜新平完成了亚洲首例小肠移植手术。历经8年多艰辛,黎介寿终于苦尽甘来、如愿以偿。

但是,他没有停止探索前进的步伐……

2003年,黎介寿成功为患者实施肝肠联合移植,又一次填补了亚洲空白。同年10月,他又成功进行了亲体供肠肠移植,完成了肠功能障碍的系列研究,终于走完了小肠移植的漫漫长征路。

那一年,他79岁!

注释:

[1] 黎介寿(1924—),湖南浏阳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1949年4月参加工作,1963年入伍,1979年入党,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工程学部),被誉为“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

[2] 1986年11月南京军区总医院改名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3] 1990年,加拿大报告了第一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获得成功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