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符网 > 杂谈 > 正文

​湖北恩施特色小吃之油香儿

2025-04-17 03:08 来源:网络 点击:

湖北恩施特色小吃之油香儿

我的家乡在湖北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恩施州于1983年8月19日建州,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境内年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地处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在这被称为"动植物黄金分割线"北纬30度穿越而过的地方,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29个民族共计400多万人,而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人们有一个爱好,喜欢吃一种叫“油香儿”的小吃。

油香儿是湖北恩施特色小吃,制作油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首先得有一种工具,那就叫做油香瓢,类似于锅铲的一种工具,它是一把长长的勺子,勺柄约半米来长,勺子约碗口大小,圆形扁平状,底部中央微微突起,分为大中小类型,具体对大,取决于你愿意做多大的“油香儿”。

其次是准备好油香儿的原材料。油香的外皮是将大米和黄豆按1:2的比例提前用清水浸泡一晚上,浸泡好的黄豆和大米加入少许清水磨成细浆,呈可流动状态即可。同时,要准备好鲜肉丝、土豆丝、葱花、辣椒粉以及佐料等做馅,待这些都做好以后,就可以正式做了。

再次是制作油香儿。炸制油香儿的过程是先将菜油入锅,并将其烧沸。再在事先备好的油香儿瓢里注入米浆,当米浆完全盖住瓢底时,放上鲜肉丝、土豆丝、葱花、辣椒粉等做馅,再在其上淋上薄薄一层米浆,即可入锅开始炸制。油香儿馅以个人的口味而定,爱吃鸡蛋的人还可以在馅上打一个生鸡蛋,这样炸出来的油香儿味道美极了。炸油香儿的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是在油香儿瓢里炸,当米浆经过油炸后的硬度可以包裹住油香儿馅的时候,将油香儿瓢轻轻翻转,油香就自然滑入沸腾的油锅之中,然后用筷子反复地翻转,肉眼观察呈咖啡色时即可捞起,待滤油、微凉后就可食用。

油香儿外焦内嫩,香脆可口,恩施人经常拿这个当早餐,中午也吃这个,甚至晚上宵夜也拿这个下酒,简直是百吃不厌。可以坐在饭桌旁配上面条、豆浆之类的慢慢享用,赶时间的人也可用纸包着边走边吃。

我记得上初中时,我们要走30多里路上学,每次走到半道,就有一个炸油香儿的摊位在哪里等着我们这些放学经过的学生,而我每次也是期待早一些到那个地方,等到一个炸油香儿,解解馋,那个时候我们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基本上是没有这个油香儿吃的,即使有时候有,我也是买不起的。

到了高中,学校的食堂就有这个油香儿了,每次早餐和晚餐我都会选择性的吃一下,因为这个里面有我们恩施人最喜欢吃的土豆丝,就是吃一个太少,多吃又太贵,所以也很少吃着油香儿了。

到了读大学,恰好又是在外地,这个时候是想吃又没得吃了,就分外想念它了,一年才能回一次家,回来后的第一个早餐一定是上街买上2个油香儿吃一下,解解馋,这也是我们在外面求学的学子对家的一种思念。有时候我的妈妈自己也在家里炸一些吃,这样就可以管够,可以一次性吃好。还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一个人在建始县,我们的一个同事的妈妈也经常在家里炸油香儿,因为这个准备材料这些工序较多,每次都会多炸一些带来给我们品尝,有一次还专门把我叫到他家里去吃油香儿,一次吃了五六个,可以说那就是家的味道,而我们在外工作的人,也像是遇到了家人一样,虽然我不会怎么表达,但这份情谊我始终都牢记在心里。

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但不管怎么变,这油香儿的味道始终是我们早餐中不可或缺的味道,不管在哪里的摊位炸油香儿,你都会看到排队购买的人们,它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而我不管是饿还是没饿,都会上前去瞄一眼,看他炸得如何,如果等候的人不多,我就要买来尝尝,但我一般都会去固定的地方购买,因为那是熟悉的味道。

油香儿始终伴随着我成长,我想这也是很多恩施人的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