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符网 > 杂谈 > 正文

​三论雷峰塔的倒掉

2025-03-28 23:19 来源:网络 点击:

三论雷峰塔的倒掉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有点文学功底的同学,看到题目就知道这个“三论”的由来。当然,跟前“两论”的作者相比,我辈唯有敬仰,望其项背而不及。所以,这只是个题目,以此致敬,仅此而已。

在三论雷峰塔之前,捣主是有幸亲眼目睹过其真容的,虽然原塔只剩下了一片瓦砾,有图有真相。

雷峰塔外景

雷峰塔内景

这是捣主2014年8月浪迹西湖时的劣作,自知毫无欣赏价值,权当作到过的证据。

惭愧的是,在那之前,捣主并不知道原塔已倒;更惭愧的是,在那之前,捣主并没有拜读过先生的那两篇佳作。

鲁迅先生画像

先生在第二篇中深刻剖析了雷峰塔倒掉的原因,并预言“倘在民康物阜时候,因为十景病的发作,新的雷峰塔也会再造的罢”。他的预言成真了,但并不是用“瓦砾”重建的,而是在原塔的瓦砾之上用钢铁建造的。它的宏伟应该可以称为“十景”之首了!如果先生看到现在的雷峰塔,应该会说:这雷峰塔对“奴才式的破坏”有了免疫,能破坏它的大抵只有“寇盗式的破坏”了吧,如果那发生了,结果连一片瓦砾都留不下。幸哉?悲哉?......

雷峰塔虽然对“奴才式的破坏”有了免疫,但塔毕竟是唯一的存在。如今,文明社会,这种对文物的“奴才式的破坏”却屡禁不止,甚至成为了社会讨论的焦点!前段时间,就有两个比较典型的事件引起了全网公愤:

一是,有位奴才连续三年在北京天坛的同一块砖上刻字。这是一起典型的“奴才式的破坏”,我很确定,所以直接毫不客气的说是一位奴才干的。

天坛公园美景

二是,有位拜金者(暂且这样称呼),趁着故宫闭馆期间,竟然开着汽车在紫禁城撒欢。要知道,即使正常开放期间也只有工作人员可以进入停车场;要知道,单院长可曾是“逼迫”奥朗德步行进入故宫的人。这不是“寇盗式的破坏”也不是“奴才式的破坏”,因为奴才进不去紫禁城,更何况是在闭馆期间(我在此特别郑重声明:并不包括那些在闭馆期间进不去故宫的同胞全部)。

故宫美景

在文化面前,即使是权力也需要对其敬畏。所以捣主对第二个事件很困惑,这到底属于怎样一种破坏?

然而,令捣主困惑的不止这一件事。

先生在第二篇的结尾说道:我们要革新的破坏者,因为他内心有理想的光。捣主自知距离先生的境界还有十万八千里,所以无法对他说的“革新的破坏者”进行准确的分辨,单从他这句话上提取特征,我知道新中国成立后,这样的“革新的破坏者”不在少数。

新中国成立之初,北平还是一座完整的城,最起码是一座避免了一场战争的城。这多亏了开国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和傅将军的深明大义。他以北平200万人民的生命安全和保护古都珍贵文物为重,以民族大义为重,接受和谈,北平才得以和平解放,北平才得以免遭战火。然而,今天的北平城跟那时的相比,也依然可以说是面目全非的,这种面目全非是抹去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力以后的面目全非。

安定门夜景

究其原因:

和平年代,这显然不是“寇盗式的破坏”造成的。

“奴才式的破坏”?醒醒吧!从1949年10月1日起新中国哪儿来的奴才,只有新中国的主人!

那是上文提到的拜金者背后的力量?新中国一穷二白,金从何来?拜又从何说起?

先生,那是不是您所说的“革新的破坏者”?在“革新”方面他们确实是专家,而且,他们内心也有“理想的光”。如果您也目睹过他们的作用力,会不会在第二篇中新增一种:这一种建设式的破坏,结果连一片瓦砾都没留下,乃建设之功!

非蛋不捣

2022年5月2日


#头号周刊##鲁迅##北京##雷峰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