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符网 > 杂谈 > 正文

​开国少将慕生忠,7个月零4天修路1283公里,誉为“青藏公路之父”

2024-12-26 23:37 来源:网络 点击:

开国少将慕生忠,7个月零4天修路1283公里,誉为“青藏公路之父”

慕生忠,1910年生,陕西省吴家堡县人,早年投身革命,先后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担任要职,并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杰出贡献。

1951年8月,奉中央军委命令,西南军区第18军在军长张国华和政委谭冠三的率领下,开始从西南方向向西藏进军。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第18军,西北军区也组建了以范明为司令员、慕生忠为政治委员的西北进藏部队,从西北方向同步向西藏挺进。

这是慕生忠有生以来第一次进藏,但却不是最后一次,事实上,正是从这次进藏开始,他就与这片荒凉的土地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并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绚烂的人生篇章。

这一次进藏,范明和慕生忠带领部队从青海香日德出发,一路向南,通过巴颜喀拉历时近四个月,于当年十一月底成功抵达拉萨,成功与西南方向的进藏部队会合,第一次进藏顺利结束。

四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但却让慕生忠以及进藏部队吃尽了苦头,因为在这条线路上,他们所经过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源头,一路上有着丰富的水系,战士们和随行牲口的饮水问题自然不用担心,但也正因为水源丰富,一路上到处都是烂泥滩,不论是人还是牲口,一旦陷入其中,结局往往就是死亡。

因此,这一次进藏,虽然圆满完成了任务,但也让他们付出了大量人员伤亡和损失近三分之二随行牲口的惨痛代价。

进藏后,范明被中央任命为西藏工委副书记,慕生忠则担任工委组织部长,中央代表张经武及张国华、谭冠三等一道共同和平解放不久的西藏党政工作。

然而,随着西藏党政领导机构的成立,一个巨大而又现实也随之出现。

这个问题便是粮草供应的问题。

要知道,此次进藏,西北西南两路部队高达3万余人,部队每天消耗的粮食至少都得四、五万公斤,而早在部队出发前,中央就给他们下了一道命令:进军西藏,不吃地方。也就是说,进藏部队所需要的粮食,全部都是他们自己运进来的。

然而,部队运进来的粮食毕竟有限,如果长期要在西藏驻扎的话,之前运进来的粮食显然是杯水车薪,很快,部队的粮食供应就出现了问题。

于是,为了解决驻藏部队的粮草问题,1953年,中央便命西北局组建了西藏运输总队,专门负责为驻藏部队运送粮食。

鉴于有了一次进藏经验,慕生忠被任命为了运输总队政委。

再次执行进藏任务,慕生忠心里明白,这一次,他又将带领战士们与死神进行决斗。

鉴于两年前第一次进藏时充分领教了沼泽的厉害,慕生忠知道,巴颜喀拉山和黄河源头决不能再走,他必须要尽快为运输队找到一条相对安全的进藏路线出来。

经过反复权衡考量,慕生忠最终将进藏路线确定了下来,那就是,以青海省都兰县的香日德为起点,向西到格尔木,从格尔木向南,翻越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最后进入藏北,最终到达拉萨。

这条路,虽然比第一条远,但避开了沼泽、塌方和土匪出没之地,更适合运输队。

路线选择好了,接下来,慕生忠又遇到了新的难题,那就是运粮食用什么来运粮食呢?

有了第一次进藏时的运输经验,慕生忠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用骆驼来运输。

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相比于牛、马、牦牛,骆驼力气更大,免疫力强,而且极少生病,非常适合恶劣环境下的长途运输。

1953年初夏,香日德一排低矮的房子里,西藏运输总队总部正式成立,随即大批物资开始向这里囤积,准备运往西藏。

此次的运输任务,是在三个月内向西藏运输上百万斤粮食、药品和装备物资,计算下来,需要数以万计的骆驼。因此,为了顺利完成任务,慕生忠便组织人员从陕、甘、宁、青及内蒙等地征购了2.8万峰骆驼,雇佣牵骆驼民工1000多人,迅速集合到了香日德。

运输队准时出发!

这一次,通过重新规划进藏路线,他们不用再走沼泽地,但是,困难依然几乎不亚于第一次进藏。

整条线路,依然是堪称生命禁区,连绵的雪原,给习惯于吃高草的骆驼带来极大的灾难,因为雪地本来就无高草,出发时携带的草料又有限,几天就吃完了,因此,很快就有大批骆驼陆续饿死累死,它们身上的粮食和物资也只好抛弃在路边。

这一次进藏,运输总队在慕生忠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再一次圆满完成了运输任务。

然而,接连两次艰难的进藏经历也让慕生忠彻底明白,靠原始的运输方式供给驻藏部队,绝非长久之计,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便从心底里萌生了出来。

何不修建一条公路呢?

1954年2月,正是北方最冷的时节,在北京的交通部公路局迎来了一位从青海来的客人,这人自然就是慕生忠。

慕生忠找到公路局长,简单做了一下自我介绍后,便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想在青藏高原上修建一条公路的想法,请交通部批点钱作为经费。

公路局长一听,顿时大吃一惊:“在青藏高原上修公路这么大的事,我们作为主管部门,可从来没有安排过啊!”

“所以我才来要求的啊!”慕生忠表示。

“你是代表西藏工委来的?还是……”公路局长问道。

“我只代表我个人,我是从青海来的。”慕生忠回答。

公路局长顿时犯了难,修建公路这么大的事,既不是国家安排的,也不是西藏工委提出来的,而是工委组织部长兼运输总队政委自己来请求的,这算怎么一回事!

公路局长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复慕生忠。

恰在此时,慕生忠得知自己老首长刚从朝鲜战场回来,便立刻登门去拜访,同时还将修公路的设想向彭德怀做了汇报。

彭德怀听完汇报后,看了一会地图,思索了一会,随即说道:“这里还是一片空白,从长远看,非有一条交通大动脉不可嘛!”他对慕生忠的想法表示肯定。

临别前,彭德怀要求慕生忠尽快起草一份修路报告,再由他亲自转交给周恩来总理。

在彭德怀的协调下,几天后,周恩来总理就同意了慕生忠的修路请求,并决定先修建格尔木到可可西里段,还特意拨出了30万元作为修路经费。

同时,彭德怀又特意给慕生忠安排了兰州军区10名工兵、10辆十轮卡车、1200把铁锹、1200把十字镐、150公斤炸药等物资,表示大力支持。

1954年5月11日,一个具有历史性的时间,慕生忠带领19名干部,1200多名民工和战士组成的修路队伍正式出发,一段中国修路史上的奇迹徐徐展开。

修路队伍迅速在格尔木河畔、昆仑山口、楚玛尔河拉开战场,在慕生忠的统一领导下,大家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边修路边通车,仅用了79天时间,于当年7月30日成功修通了从格尔木到可可西里300公里的公路。

先期修路工程顺利结束后,慕生忠随即召开了一次干部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大家一致决定:乘胜追击,一鼓作气,继续向前修路,直至修到拉萨为止!

慕生忠再一次风尘仆仆地赶到北京,找到彭德怀,一方面汇报先期工程完成情况,另一方面请示下步工作。

这一次,慕生忠更是满载而归,因为他得到了中央更大力度的支持,直接就拨给了他200万元经费,100辆大卡车,1000名工兵。浩浩荡荡的修路工程再次全面展开。

1954年8月中旬,修路大军翻越风火山,向沱沱河延伸……

10月20日,在唐古拉海拔5300米的冰封雪岭上修出30公里公路……

11月11日,公路修到藏北重镇黑河……

12月15日,修路队伍跨越当雄草原,穿过羊八井石峡,最终成功将公路修到了终点——拉萨市。

慕生忠也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坐着汽车进拉萨的人。

就这样,从1954年5月11日至12月15日,仅7个月零4天的时间,慕生忠带领下的修路队伍就修通了1283公里的青藏公路,创造了新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奇迹。

青藏公路的通车,驻藏部队物资人背马驮的状况彻底成为了历史,这一切,慕生忠居功至伟!他也因此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

1955年,慕生忠被授予少将军衔,这是对将军在战争年代战功的褒奖,同时也是对将军筑路功勋的肯定。

慕生忠,开国少将,“青藏公路之父”,每一个称呼,都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