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符网 > 杂谈 > 正文

​蔡文姬父亲蔡邕打卡九疑山,写下最早祭祀舜帝铭文

2024-12-11 02:45 来源:网络 点击:

蔡文姬父亲蔡邕打卡九疑山,写下最早祭祀舜帝铭文

说起蔡邕(yong),许多人对他或许感到陌生,但是提到蔡文姬,想必大家一定很熟悉了。

蔡文姬作为历史上公认的四大才女之一,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她的名气自然比他的父亲蔡邕要大一些了。蔡文姬的父亲就是蔡邕,东汉时期名臣,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可以说是旷世奇才也并不为过。

少年时,蔡邕就博学多闻,喜欢文学、数术、天文,是一位文学家,书法家,还擅长音乐,女儿蔡文姬其实是完全遗传了他的天赋。

不过蔡文姬还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天赋,是父亲蔡邕都有所不及的,那就是她过目不忘的本领,凡她阅览过的诗词文章,数量再多,均能默写下来。

蔡邕祖上世代为官,到他这里也没有例外,一开始做了个县长,后来升至议郎,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五品官,刚刚够格参与表朝事。

当年,各种自然灾害和妖异的现象常有发生,就连战事也屡屡失败,人人惊恐。

光和元年(178年),七月,汉灵帝下诏召蔡邕与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华、太史令单飏至金商门,入崇德殿,让中常侍曹节、王甫问他们关于灾异及消除变故所应当采取的办法,蔡邕用心答复。

蔡邕于是上奏,认为妇人、宦官干预政事,是怪异发生的原因之一,并弹劾太尉劾张颢、光禄勋玮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贪赃枉法,又举荐廷尉郭禧、光禄大夫桥玄、前任太尉刘宠,认为可以向他们咨议朝政。

灵帝在看了奏章后很是叹息,在起身如厕时,奏章被曹节在后面偷看了,就向左右的人泄露了全部内容,致使事情泄漏。蔡邕奏章上认为应该废黜的人,都非常恨他,企图打击报复。

灵帝因此下诏给尚书,召蔡邕质问。蔡邕上疏为自己辩白,但他与叔父蔡质还是被送入洛阳狱,有关部门认为应该将二人弃市。

中常侍吕强怜悯蔡邕无辜,于是替他向灵帝求情,灵帝也想起了蔡邕之前奏章的话,于是下诏将他免死,与家属被流放至朔方,不得因赦令而免罪。

阳球打发刺客刺杀蔡邕,刺客被蔡邕的正义感动了,不为阳球所用。阳球又贿赂有关官员毒害蔡邕,受赂的人反而把消息告诉了蔡邕,要他提高警惕,蔡邕因此平安无事,居住在五原安阳县。

灵帝爱怜蔡邕的才高,正好在第二年大赦,于是赦免蔡邕,准许他返回原籍,蔡邕自从放逐到被赦免,历时九个月。

蔡邕正准备启程回郡的时候,五原太守王智为他送行。酒喝足后,王智起舞劝蔡邕,蔡邕不理他。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本来很骄贵,丢了面子为宾客所嘲笑,就破口骂蔡邕说:“罪犯也敢轻侮我!”蔡邕振衣而去。

王智非常恨他,于是密告蔡邕心放怀怨,诽谤朝廷。灵帝宠幸的人也都诬陷他,蔡邕害怕无法幸免,于是逃命江海,远走吴会之地,长达了十二年的游历生涯。

蔡邕之所以频繁出游,主要还是因为得罪了太多人,担心还有人会继续报复他。

也是在这一段时间,蔡邕去了地处偏远的九嶷山,九嶷山因为是舜帝陵寝所在之地,历朝历代不少天子和大员们均前往祭拜,早在二三千年前,就是烟火繁盛之地。

舜帝的仁德,对后世影响深远,蔡邕自然也是因为佩服舜帝的德行,千里迢迢跋涉而来祭拜一番。

其实,祭拜舜帝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让蔡邕对九嶷山感兴趣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九嶷山也是道家修炼之地,七十二福地之一,当年何侯就在九嶷山修炼成仙,三百口拔宅飞升,自此,九嶷山不但成了官方祭祀场地,也成了许多修道之人的必经打卡地。

比如后世的吕洞宾、何仙姑均有前往九嶷山修过道,当时蔡邕也动了修道的心思,他早年就对这方面有兴趣,加上朝廷没有他一席之地,还要提防有人加害于他,早已心灰意冷,不如做个修道人,闲云野鹤,何不快哉!

为此,蔡邕来到九嶷山,随后为舜帝写了一篇铭文:

岩岩九疑,峻极于天。触石肤合,兴播连云。时风嘉雨,浸润下民。芒芒南土,实赖厥勋。逮于虞舜,圣德光明。克谐顽傲,以孝蒸蒸。师锡帝世,尧乃授徵。受终文祖,璇玑是承。泰阶以平,人以有终。遂葬九疑,解体而升。登此崔嵬,托灵神仙。

当时,因为没有携带工具,暂时没能把这铭文刻在石壁上,好在1246年(南宋淳佑六年),道州知州李袭之修葺舜庙,并嘱咐濂溪书院掌管御书的教官李挺祖,补书蔡邕《九疑山铭》,刻在玉琯岩石壁上面。

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祭奠舜帝的铭文,而且还是旷世奇才蔡邕所写。由此说明,两年多年前,九嶷山就早已经成了公认的舜帝陵寝之地。

据考证,最早的舜帝陵始建于夏朝,当时位于大阳溪的白鹤观,即现在湖南省宁远县大阳洞,当地人称为大庙。秦汉时,将大庙迁至玉琯岩前,对于某些说舜帝陵不在九嶷山的可以停歇了。

中平六年(189年),灵帝去世,董卓任司空,专擅朝政,听说蔡邕的名气,于是征召他,蔡邕推说有病不能去,当时他想的是,我远离朝堂,就是不想再遭人陷害,今后安稳的修道难道不香吗?

可事与愿违,董卓根本不肯放过他,主要也是不想错过人才,大怒骂道:“我有灭人三族的权力,蔡邕就算骄傲,也是不过转足之间的事而已。”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

蔡邕不得已只好应命,被任命为代理祭酒,很受董卓敬重。后又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

初平元年(190年),蔡邕被拜为左中郎将,跟随献帝迁都长安,被封为高阳乡侯。

蔡邕还是很感激董卓的知遇之恩,然而,好景不长,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诛杀,蔡邕在司徒王允坐上,不知不觉说起董卓来,并为之叹息,脸色都变了。

王允勃然大怒,呵斥他说:“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差点倾覆了汉室。你作为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了操守!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这难道不是和他一同作为逆贼吗?”并随之将蔡邕收押交给廷尉治罪。

蔡邕递上辞表道歉,请求受到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以求继续完成汉史。士大夫大多同情并想要救他,没有成功。

太尉马日磾听说后,急忙前往对王允说:“他可是旷世的奇才,清楚很多汉朝的事,应当让他续写解决后边的历史,让它成为一代重要的典籍。而且他忠诚孝顺的名声一向显著,获罪也没有缘由,杀了他岂不是会丧失威望吗?”

王允说:“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现今国家中途衰落,政权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

马日磾离去后告诉别人说:“王允大概不能长久于世吧。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纲纪;写作,是国家的典籍。废弃了纲纪与典籍,难道还能长久吗!”蔡邕于是死在了监狱里。

王允后悔了,想阻止杀他却来不及了,当时蔡邕六十岁。

群臣和士人没有不为他哭泣的。著名经学家郑玄听闻蔡邕的死讯后,叹息说:“汉朝的事,谁来考定啊!”兖州、陈留郡间都画蔡邕的像来纪念他。

假如王允不杀蔡邕,他会像司马迁一样,再写出一本“史记”,至少也是汉史,能流传下来,后人将会对汉朝历史有更准确和全面的认识。

王允之所以坚持杀他,也是怕他乱写,但他很快就后悔了,可是已经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