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符网 > 杂谈 > 正文

​年轻人又玩新标签,“偷感”是种什么感?

2024-12-25 01:38 来源:网络 点击:

年轻人又玩新标签,“偷感”是种什么感?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互联网瞬息万变,流行词层出不穷。有人感慨,刚刚搞清楚 "i 人 " 和 "e 人 "," 淡人 " 和 " 浓人 ",年轻人又玩起了新词儿:" 偷感人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想减肥、想考证,害怕说出口没实现会很尴尬,只想悄悄进行;买了件喜欢的新衣服穿出门,结果处处担心别人的目光;和别人搭话或公开发言都要做很久的心理建设,下定决心后还要磨叽半天瞄准时机,且一不小心就错失良机 …… 在网友们分享的自身经历中可以看到," 偷感 ",主要描摹的就是一种偷偷摸摸、小心翼翼的感觉。" 偷感很重 " 大多表现为在某些场合会感到拘谨、畏畏缩缩,或者因不自信而扭捏。" 偷感人 " 不愿被人注意,害怕别人误会,只有像 " 透明人 " 一样默默做事,才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

一些 " 偷感 " 行为。图片来源:新浪新闻热榜

不同于 " 偷 " 字带有贬义色彩," 偷感 " 更偏向中性词,隐含着一种社交状态中的 " 不安全感 ",也精准捕捉了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共同感受——恐惧着他人的议论,规避着对方的接触,逃离着被审视的领域," 偷偷 " 做事的同时,也 " 偷偷 " 观望别人的生活。" 偷感 " 成为热词的背后,折射出人们在享受独处还是建立连接的选择之间摇摆的微妙处境。

信息化时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也在不断变化。从 " 钝感力 " 到 " 高敏感 ",从 "p 人 " 到 "j 人 ",年轻人乐此不疲主动给自己 " 贴标签 ",以此展示和剖析自我内心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这些标签来捍卫自己的空间。

应该看到的是,年轻人每一次为自己贴标签的行为,其实都是渴望着被社会接纳和理解的一次 " 暗码 " 呼喊。带有幽默感的自嘲 " 偷感 " 背后,正是人们内心深处一次次的对 " 被理解 " 的渴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面对 " 偷感文化 ",我们恐怕也不能流于玩梗,更需要正视自己的情绪需求。

同样是 " 偷感 ",有人是主动为之,主打一个 " 闷声干大事 ";有人真心感到自卑和畏缩,总是担心事情没做好而被质疑被嘲讽。当然,也有不少人二者兼有,在或主动或被动的 " 偷感 " 中来回横跳。

但不管哪种情况,要注意一点,莫让 " 偷感 " 偷走了自信,在一次次积行成性中完全关闭自身与外界的连接。很多时候,审视、评判的目光并非仅源自外界,而是内心深处自我质疑的投射。

所谓 " 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 "。就像靠近一团火堆就觉得热,远离就会感觉冷,在徘徊之间的升温只是一种加热,并不是真正的温暖。同理,如果一味只靠外在环境和评价,终究难以维系内心真正的安宁与平和。不妨与 " 偷感 " 和解,将其视为一种正常的情感体验,尝试向内观、向内求,找到自我充实、自我相信的精神自洽,给足自己 " 安全感 "。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说:" 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 也许寻找自己的 " 地坛 ",是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都要面临的人生功课。

这正是:

偷偷做事偷偷看,处处小心处处怕。

狠狠破掉心中 " 贼 ",自洽自信做自我。

大家晚安!

(文 | 张伟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