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符网 > 杂谈 > 正文

​[湖南 株洲市(醴陵市)]

2024-12-15 10:02 来源:网络 点击:

[湖南 株洲市(醴陵市)]

醴陵市,湖南省辖县级市,由株洲市代管,地处湖南省东部,东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交界,东北连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北界浏阳市,西接渌口区,南邻攸县。醴陵市辖19个镇、5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157平方千米。2022年末,醴陵市人口总户数为28.1万户,户籍人口数为102.7万人。

醴陵之名早于秦始,东汉置县,1985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醴陵市。醴陵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貌以山地、丘陵和岗地为主。醴陵市拥有渌江书院、宋名臣祠、醴泉古井、状元芳洲、文笔奇峰、云岩寺等名胜古迹。沪昆高速铁路、沪昆铁路、醴茶铁路在醴陵市交织成网,106国道、333省道纵横交错,沪昆高速铁路在醴陵设站,渌江500吨级航道直达湘江。

醴陵因盛产陶瓷、花炮,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所在地和花炮祖师李畋故里,是“中国陶瓷之都”和“中国花炮之都”。南朝文学家江淹曾封醴陵侯,朱熹、王守仁、左宗棠曾在渌江书院传经布道。近代人文鼎盛、将星璀璨,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先后走出了李立三、左权、耿飚、宋时轮、蔡申熙、程潜、陈明仁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和295位国共两党将军。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属楚国黔中郡。

秦朝,属长沙郡临湘县。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属长沙国临湘县。史记记载“醴陵······四年四月丙申侯越元年”,记录了汉高后四年(前184年),封长沙王相刘越为醴陵侯。

东汉,从临湘县划出一部分置醴陵县,并从湘南县划入部分地区。时县境东到江西杨岐山,西至湘江沿岸。据此,醴陵建置伊始。

三国时,醴陵属吴国荆州长沙郡。

隋初,属荆州长沙郡。大业三年(607年),改临湘为长沙县,撤醴陵并入长沙。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从长沙县划出置醴陵县。

宋朝,醴陵县隶属荆湖南路潭州长沙郡。

元元贞元年(1295年),醴陵县升为醴陵州。天历年间(1328年—1330年),由州降为县。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复升为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醴陵州复降为县,属长沙府。

清康熙三年(1664年),醴陵县隶属湖南省长宝道长沙府。

民国元年(1912年),醴陵县隶属湖南省湘江道。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醴陵县隶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醴陵县属长沙专区。1952年,长沙专区改名湘潭专区,醴陵县属湘潭专区。1983年7月,醴陵县划入株洲市管辖。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醴陵县,设立醴陵市(县级);8月15日,醴陵市挂牌成立。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醴陵市辖5个街道、19个镇:阳三石街道、仙岳山街道、国瓷街道、来龙门街道、白兔潭镇、浦口镇、王仙镇、泗汾镇、沈潭镇、船湾镇、均楚镇、东富镇、石亭镇、孙家湾镇、官庄镇、嘉树镇、板杉镇、沩山镇、枫林镇、李畋镇、明月镇、左权镇、茶山镇。市人民政府驻左权路5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醴陵市位于湖南省东部,东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交界,东北连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北界浏阳市,西接渌口区,南邻攸县。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3°9′49″—113°45′43″,北纬27°22′15″—27°58′7″之间,南北长66.75千米,东西宽58.51千米,呈不规则矩形。全市总面积2156.4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醴陵市位于湖南东部,罗宵山脉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渌水流域,紧邻长沙、株洲、湘潭“金三角”经济区。地貌以山地、丘陵和岗地为主,平原占16%,水域占5%。

气候

醴陵市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无霜期288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500至191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至1600毫米之间。

水文

醴陵市境内主要河流有渌水、昭陵河和涧江,均属湘江水系。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醴陵市水利资源蕴藏量为87462千瓦,地下水量16.3亿立方米。市内共有大中小型水库193座。

森林资源

醴陵市森林资源丰实,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市林地面积12.57万公顷,有727种木本植物,森林覆盖率为52.3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以上。

矿产资源

醴陵市瓷土、陶土、耐火泥、石灰石、沙石等非金属矿产和铅、锌等金属矿产蕴藏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铀、金、银、铁、锰、铅、锌、煤、石灰石、瓷泥等23种,矿产地117处,其中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6处。

交通运输

公路

醴陵市境内的重要公路干线有沪昆高速、岳汝高速、醴潭高速、106国道、320国道等。

2022年,醴陵市完成旅游资源产业路120千米、本级提质改造640千米,安防工程30千米,改造危桥6座,完成干线公路71千米。

铁路

醴陵市境内有沪昆铁路、沪昆高铁横贯东西,醴茶铁路连通南北,西距特等货运编组站株洲北站仅40千米。境内设有醴陵站、醴陵东站(高铁站)。

公共交通

2022年末,醴陵市共有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168台、营运线路12条,总营运里程达170千米,全年公交客运总量达1511.05万人次,行政村通客班车率达到100%。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据《湖南地理志》:以县北醴泉得名。据《史记》:“汉高后四年,封越以醴陵国为食邑。”以故国名县。

客家文化

明清两代,客家人来到湘东地区,注入新鲜血液和生猛风气,为湖南的近代发展提供动力。湘东人的日常生活里,油茶、红薯、辣椒,以及醴陵瓷器等与客家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醴陵瓷业是客家人来到湘东后推动的一个手工业,醴陵的近代瓷业发展有客家人的功劳。《醴陵县志(民国版)》记载:“雍正七年(1729),广东兴宁移民廖仲威在沩山发现瓷泥,租山开矿,招工传艺,创设瓷厂”。广东兴宁地区是客家人的聚集地之一。

在发展手工业之前,大量的闽粤赣等地客家人移入湘东地区。客家人沿袭原住地的生产习惯,带来苎麻、蓝靛、番薯、玉米、油茶、药材等作物种子。如红薯(番薯)这种产量高、栽培易的经济作物,也由客家人从沿海引进醴陵种植的,时称“蕃薯”。《醴陵县志(民国版)》也记载:“康熙年间,广东移民带红薯来醴陵栽种。” 湘东地区大面积种植油茶是从明末清初开始的,这正是客家人大量涌入湘东地区的时间节点。

文物

渌江书院、渌江桥、李立三故居、醴陵群力瓷厂旧址、孙家湾窑、醴陵文庙、醴陵火车站旧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

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星子灯、烟花爆竹制作技艺

风景名胜

芋园文化旅游景区

芋园文化旅游景区,位于醴陵市阳三石街道立三村,核心游览区域面积42000平方米,是一个集特色晚清建筑风貌、纪念文物展陈、红色景观文化广场、红色文创旅游商品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景区,也是湘赣边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芋园文化旅游景区

醴陵官庄湖国家湿地公园

醴陵官庄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醴陵市官庄镇,以官庄水库为主体,大致范围包括常水位下的官庄水库水面、水库大坝下游涧江、库尾的潭塘江、桃花江和小横江等4条河流及水库和河流第一层山脊内的部分生态公益林地。

醴陵官庄湖国家湿地公园

2014年12月,官庄湖湿地公园获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湿地公园总面积1363.7公顷,湿地面积795.9公顷。

渌江书院

渌江书院,位于醴陵市西山街道,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渌江书院主体建筑由头门、讲堂、内厅、斋舍、靖兴寺和宋名臣祠等组成,总建筑面积4123平方米。

渌江书院

醴陵窑

醴陵窑,位于醴陵市东堡乡、枫林市乡、新阳乡、黄獭嘴乡、王仙镇、醴陵城区,总分布面积约129平方千米,其核心区域位于醴陵市东堡乡沩山村、望仙桥村和新庵村,分布面积为20.3平方千米。醴陵窑现存自宋以来的各类窑址约60座,与窑址相关的瓷泥矿井、瓷器运输故道、生活设施、古塔庙宇等其它文物古迹49处。

醴陵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