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符网 > 杂谈 > 正文

​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议论文)

2024-10-31 08:49 来源:网络 点击:

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议论文)

首先,我们要理解弄懂什么是"知易行难",什么是“知难行易”。

"知易行难"指认识事物本身的道理容易明白,但在实行的过程中比较难行,并认为求知和行为是两码事。而“知易行难”即“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之说,也是中国古代认识论里一个基本观点。虽然这种观点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末清初时已深入人心。

“知难行易”指懂得事情的道理难,而实行比较容易。探索理论的过程难,而应用却比较容易。“知难行易”论是孙中山为转变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创立的哲学理论,他认为“知易行难”在理论上,容易使人坐而论道,空谈心性,不敢或不愿意参予实践活动,在实践时常使人轻视理论对实践的的指导作用,甚至放弃信仰,在“知易行难”此理论中提出了“行之非艰,而知之惟艰”的相反命题,并以饮食、用钱、作文、建屋、造船、筑城、开河、电学、化学、进化等十事引为论证,说明人们在求得某一种科学知识前,早就在那里实际地行动了。并以美国革命和日本维新为例,进一步指出了:“若果有了真知的指导,则行之决无所难”。他认为,只要毅然打破“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迷信,努力以赴,夺取革命胜利,诚有如反掌之易也。

本人认为:最难的是以湛深精准的论述,用最简朴最容易的方式,明确途径。去引导普罗大众,让他们在认识和掌握里,从而产生信仰,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不执两边。

最大智慧产生于最简朴的思维之中,难在简朴,所以要明心见性。“知”的起源,也是“行”在启动,通过六识去闻“知”,此时而产生了“行”。万千念头闪过的瞬间,大脑运动了各种思维探讨和收藏,促以心之所动,这也是“行”的表现,求“知”藏“行”。是否“知”中有“行”,也许各人也有各人的看法吧。

有些“知”不一定是正确的,虽“知”而不能去“行”,有些“行”表体不一定是“易行”的,或许一样可“行”。无人能肯定自己所知所行百分之百就正确无误,知也许有误,行也许有错,比光速还要快的念头一瞬间可毁坏所知所行。正如有些犯罪者,明知自己是错的却执着到底,知而行为。

“知易行难”或“知难行易”,莫执其中,明心见性就好。知行合一,难却不难,易知易行。其难的只是缺少正确的坚持。

此文只是个人理论,不涉及他人想法,与友们同论。

掌握理论要点,则知不再难;

掌握实修要点,则行不再难;

难皆在不掌握要点。(师语)